诵读科学经典 弘扬科学精神 | 顾震潮:谈科学研究-尊龙凯时网址

顾震潮:谈科学研究

 

作者:顾震潮,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工作开创者之一

出处:《开拓奉献 科技楷模——纪念著名大气科学家顾震潮》,20068月第1 

   

  研究工作是革命工作,是战斗,它也要求多、快、好、省,尤其要求快,要求及时地,尽快地总结出东西来。没有成果,可总结阶段结果。没有完全成熟的,先搞出部分成熟的。没有系统全面的,先搞出个别的,片断的。千万不能一做几年,杳无音信,积累很多,就是不分析,不整理,不总结,不拿出来。名为郑重,其实要误事。 

  为什么?首先研究有个时效。近代气象研究工作发展极快。什么好成果也经不起拖上五六年。拖上几年,往往时过境迁,失其作用,往往人家早有更好的东西出来,往往这问题连提法都过了时。对我们中国更是如此。1951年寒潮、低槽分析的一些最粗浅的工作总结出来,也有普遍指导意义,精工细作一些,拖到1956年再与大家见面,即使质量加倍的好,就丧失了五年最关键那几年的时间,那几年就用不上,得失相比,远不合算,最要紧是现在,是当前。未来重要,但未来要靠抓当前求实现。不抓当前也没有未来。兵贵神速一点也不错。许多问题国外也都看到,就看谁先解决,谁先搞出来用上。所以,首先要让尽多的东西在这历史时期阶段起个作用,即使以后必然在发展中更要向前发展,甚至会淘汰、会废弃(必然的,特别对研究工作)也能起个历史作用,发挥了原来可能发挥的作用。藏之名山,传之后人不是我们的作风,爱惜羽毛,唯恐自己拿出的东西不完美,坏了名,也是不对的。 

   

  老看初级的书刊行不行,也不行。总要掌握一些具体理论和技术,这就要看高级的,大部的书,但看高级的大部的也是有选择的。要用的部分先看,不用的不看,自由选择,决不要一章章地看下去。遇到了拦路虎,也要速战速决,不能一下弄懂的先记下一笔帐,不要节外生枝,不问大小主次,每句话都想弄懂,毫不放松,这样就会形成胶着,形成消耗战。还是要先纵深发展,绕过去再说。绕过去不是马虎,不是囫囵吞枣,等到要学的某一问题学了,回头扫荡解决遗留问题,效果更好。实在很次要的问题也可以不管。 

  学了如何用?用也要有个先后主次。能用上的先用。用不上的慢慢研究。例如控制论能用上的是基本概念,二是线性系统设计。这就先用上。有的是离用上还有一段距离的,例如随机泛函数理论下的研究那就放在第二步。也不可能什么都用上,那反而会形成硬搬,也不可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,那也是不现实的,气象问题总有个气象的特殊性,旁的学科怎会给你全部解决问题 

顾震潮(左一)

   

  要多作研究,多动手,在研究实践中总结提高。研究工作是有方法的,但这方法只有在研究实践中才会积累经验而形成,也只有通过研究实践才能体会到学到人家的研究经验和方法。因此要研究工作得法,也还得多作研究。这是质和量的统一。想不作则已,一鸣惊人的人,老是不作,大概一鸣惊人的大作最后也出不来的。恰恰相反,只要工作需要,我们要多作大大小小的研究,大的要作,小的也要作。李斯谏逐客书中泰山不让寸土,故能成其高,河水不让细流,故能成其大。研究工作也是如此。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多练才会练出本领。如果懒,或是小问题不屑作,大问题作不了,大概也是不大可能掌握正确的或者良好的研究方法,自然也不可能出什么成果的。 

  在实际研究中总是会遇到很多问题的。具体的实践、计算、观测也好,数据数据的解释也好,机制的建立也好,乃至进一步如何开展、深入也好,对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一定要经常在头脑里用心想,认真把它想通、解决。自己一时不通的,通过讨论,反复的搞通。这种讨论、思考,本身就是一种研究过程。相反的,仅仅是打基础,抱了一本书死啃,无论如何充其量是准备,不能是研究本身。研究是解决问题,是动脑筋、动手的事。动脑筋、动手才有可能沾上研究的边。脑袋中没有问题,有问题又不愿下大力气动脑筋动手来解决它,那就没法作好研究。而且原来看看是小问题,在研究过程中仔细分析,有的也会逐渐发展成大问题。 

诵读人:大气物理所 博士后 国佳旭

  • 编辑人:
  • 审稿人:
  • 下一篇:曾庆存:谈谈教学和科研
    网站地图